2017年10月26日 星期四

自動化前的合理化遠比想像中困難但很重要


既然「用機器人取代人」不是正確的想法。得把機器人視為「新元素」,思考機器人新元素的加入之後,該如何善用才能提升綜效的話。我們就得回頭審思產品製程流程甚至於產品設計是否夠合理化。

當然,很多工廠一定會覺得合理化已是很基礎的觀念,日復一日都已經在做了,何必重提呢? 其實不然,過去的合理化考量往往只基於人與專用機,並沒有針對機器人的特質來思考。因此若想有效的導入機器人,重新思維變得很重要。

例如原本的製程可能是以人的作業角度切成一站一站的,但由於人的特質就是彈性非常大卻不夠快與精準。因此若直接用機器人取代人的話,雖然機器人很精準且快速,卻會苦於物料的太多樣化且工件需要先整料與定位。若能重新切分製程流程,依照特性重新安排的話,才有機會真正達到最佳化。

又例如組裝的螺絲鎖附,不管是正鎖、側鎖,甚至於翻過來各式各樣奇奇怪怪的鎖法,對人來說都不成問題。但對於機器人來說,雖然這些動作也絕對做夠得到,但成本與風險就會變得非常高。若可以從源頭著手,讓電子機構部門RD人員在設計階段就考量到機器人的特性,盡可能把鎖附都設計成正鎖,而螺絲種類也盡可能的減少,甚至於只用一種,那自動化的成本與風險將會變得非常非常的划算。

也就是說,產線的合理化不是只從產線單方面來考量。因為產線是手段不是目的,公司不是為了生產產品而生產產品。產線是為了將產品賣給消費者,以滿足需求與價值而存在的。因此合理化得綜合產線與二大源頭 (從行銷業務端回頭看、研發端產品開發) 來共同著手,透過三方的無私溝通並緊密配合。能在源頭端解決的,就不要拿到生產段才解決,這樣才是釜底抽薪的有效辦法。

瑞精工透過瑞傳科技樹林廠的實際導入經驗,淬煉出一套機器人自動化的規劃方法論,期盼與產業分享,一起翻轉自動化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