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10月11日 星期三

智慧雲是非做不可的基礎建設

自動化展後超多公司對於瑞精工的理念與產品非常感興趣。經過持續的拜訪與對話後發現,智慧雲可以說是超人氣需求之一。雖說智慧雲的價值在於如何善加應用大數據分析,強化智慧管理以提升工廠/公司的競爭力。但「巧婦難為無米之炊」要能有效推動「大數據」分析,首先得有「數據」而且得夠「大」才行。也就是說,建置工廠智慧雲以儲存或關連各方各式各樣的大量數據,可以說是非做不可的基礎建設。

智慧雲的資料來源非常多且雜,不管是類型、格式、取樣頻率或事件觸法方式等都不盡相同。有些來自於機台連線的數據、有些則是其他資訊系統串接來的數據、也有些是直接安裝感測器或視訊的資料。面對這麼多五花八門的數據時,該如何串接整合並有效儲存將是很大的問題。

以串接整合的規劃來看,或許我們可以從個別機台的軸線角度來整理,以Benchmark、診斷、預知保養或前饋/回饋補償等以強化機台管理、提升產能與產品品質。但若單純只採用這模式,將無助於例如產品良率改善等其他需求。所以我們也可以從產品軸線角度來串接整合數據,以提高良率與品質。另我們也可以從工單的軸線來串接整合等。這是因為每一個數據其實都具備著多重面向,代表著多種屬性(例如機台、製程、產品、工單、人員、時間...等)的綜合結果,甚至於還夾雜著前製程、原物料與夾治模具的影響,可說是非常錯綜複雜。

因此,數據/資料的前處理,以及針對各類軸線的Align甚至於重新取樣,並且採用多重串接等,就變成是很重要的事情。因為只有當數據經過處理串接之後,後續的分析診斷才能更快速且有效。當然,多重串接後的數據該如何優化儲存,以最佳化空間與最短取出時間提供大數據分析應用,也是另一個超重要的事情。此外,現在很多公司都已經國際化,在世界各地都有工廠。面對分散的工廠資料該如何有效整合又不會吃太多頻寬,在規畫上的難度就更高了。

畢竟資料就是為了應用才需要被收集儲存。倘若無法很方便在想取得資料時就可以簡單且快速取得的話,那分析應用的意願就會降低,最終所產生的價值也必然變小。所以我們該改變思維:不要為收集儲存資料而去收集儲存資料,我們要為應用價值來收集儲存資料。把如何方便善用資料當成是收集儲存資料的主要目的。先專注於資料的處理與整合、優化儲存與取用。讓資料真正變成公司競爭力提升的主要來源,而不是一直燒錢卻不敢刪除的沉重包袱。瑞精工期盼與您攜手一起建置真正有效有價值的智慧雲BIS (Boss intelligent System),與您一起翻轉自動化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